居家生活
1970年代

饰有蓝色图案的墙面前,一位女士正坐在一张高靠背白色双座沙发上织毛衣,沙发两侧是高高的书架。
饰有蓝色图案的墙面前,一位女士正坐在一张高靠背白色双座沙发上织毛衣,沙发两侧是高高的书架。
1972年宜家《家居指南》图片。

20世纪70年代以发展进步为首要任务,宜家的产品也在此时越发富有青春朝气。色彩缤纷的面料、大胆前卫的造型,以及专为快节奏生活方式打造的实用解决方案,都是那个时代的早期特色。

在70年代最初的几年间,塑料和涂漆颗粒板制成的现代家居产品格外流行。其中的设计灵感主要来自意大利风格与美国流行文化。可由用户进行个性化改装的刨花板家具、配有可拆卸沙发套的沙发、意趣盎然的墙面贴画、储物搁板以及座垫,都是宜家在这段时期内的经典产品。

一间完全采用白色和绿色的卧室内,一男一女在饰有白色图案的绿色被子中入睡。
多个配以蓝色斜纹粗布垫套的TAJT 泰特 靠垫,作为沙发床分散摆放在铺设黄色地毯的房间中。
一位女士坐在低矮的KRUMELUR 扶手椅上,扶手椅由金属框架和其上的纺织用品组成。从侧面看,这款扶手椅形似不对称的字母'M'。
一间采光良好的房间,墙面饰有细小的波点图案,地面铺设软木地板,床具配以蓝色和白色条纹床上用品,搭配蓝色细节和纺织用品。
牛仔布垫套、全屋地毯以及时髦家具,是70年代休闲风格室内设计的特质。实用的免熨被套令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最好还有契合时代精神的大幅彩色图案。宜家《家居指南》图片:1. 1979年;2. 1973年;3. 1972年;4. 1979年。

在70年代,宜家被视为一家与时俱进、勇往直前的公司。宜家给予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目的是为了在尽可能降低价格的同时,提供多种设计巧妙、功能实用的家居产品。

一间宽敞的房间内摆放着饰有大幅图案的座垫和模块化颗粒板框架家具,来自POKUS 系列。
1970年,斯德哥尔摩国立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以刨花板自由创作家具,包括系列地垫和灵活可变的模块化家具。其中部分产品涂有色彩明快的油漆,而其他则可以由顾客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这个有趣的做法令宜家萌生了许多新的想法。1971年宜家《家居指南》图片。

宜家商场呈现了许多新潮创意,例如自助式仓库、供儿童玩耍的巨大球池,以及用于展示儿童家具的专属区域。其中,对于自助式仓库,顾客需要亲自将挑选的平板包装产品搬到手推车上。此外,商场还增设了新的家居用品区域,特别是增加了全屋样板间的数量,使顾客感受新家具摆放在自己家中的效果。现在,无论是厨房和卧室,或是车库和儿童房,各种展间应有尽有。

一间全屋铺设地毯的房间,点缀米棕色细节。屋内摆放着轻质木材家具,包括KONTIKI 可调节扶手椅。
一间客厅内,一位坐在衬垫扶手椅上的男士和一位坐在黑色沙发上的女士正在喝着咖啡,中间摆放着一张低矮的咖啡桌。
一间厨房,地面铺设软木纹地板,设有棕色柜门、白色炉灶和洗碗机、格纹白色壁纸以及木质餐桌和餐椅。
70年代,随性而具有冒险精神的生活方式兴起,人们期望家具结实耐用、价格实惠、易于运输,而且能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组合。储物搁板、泛光灯以及可水洗的耐用面料,为变幻莫测的创意人生带来许多便利。除了明快鲜艳的色彩,棕色同样深受喜爱。多节松木是可替代塑料的环保家具材料。宜家《家居指南》图片:1. 1974年;2. 1971年;3. 1973年。

随着人们的生活普遍更加殷实,针对过剩社会的批评越来越多。1973年石油危机凸显了提高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同时塑料在这个时期变得越发昂贵。在宜家,波普艺术时代盛行的现代主义风格塑料家具被质朴的松木家具取代。英格瓦·坎普拉德决定宜家应当使用多节松木制造家具,以契合质朴家具取代此前现代主义风格产品的趋势。与此同时,松木家具也顺应了新兴的绿色运动。这个时期的年轻群体纷纷迁往乡村或位于市郊的精装公寓,那里有足够的空间与亲友共处、释放创造力。“自己动手”的精神逐渐深入人心。人们不再抗拒亲自动手组装从宜家购买的IVAR 伊娃 搁板。而且所有产品都适宜儿童使用。

一间儿童房内,两个孩子正在一张长长的黄色书桌上画画。墙面饰有《Sandman》中角色John Blund的图案,一面墙壁上固定着多根黄色横杆。
一间以黄色为主色调的房间内,一位女士正陪伴宝宝坐在婴儿换衣桌旁,屋内摆放着一张婴儿床和一些玩具,旁边有两个孩子正在玩耍。
一组浅绿色儿童书桌和储物单元,旁边摆放着一把红色转椅。深蓝色墙面,搭配灰色针刺毛毡地毯。
70年代,儿童与年轻人的房间充满了缤纷色彩与创意巧思。娱乐家具、双层床架、开放式储物单元、巧妙的床用储物盒,以及其他新颖的解决方案为充满创意趣味的生活带来便利——只需一张额外床垫就可以轻松留宿聚会。纺织品风格前卫,饰有意趣盎然的彩色图案。宜家《家居指南》图片:1. 1974年;2. 1973年;3. 1971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