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
1960年代

一把低矮的黄色TROFÉ 特罗菲 扶手椅,造型如同直边蛋杯,作为转角沙发摆放在厚实的地毯上。
一把低矮的黄色TROFÉ 特罗菲 扶手椅,造型如同直边蛋杯,作为转角沙发摆放在厚实的地毯上。
1969年宜家《家居指南》图片。

这个时期的瑞典经历了巨大变革。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民众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幸福感和充实感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居和室内设计。在贴近自然的城市郊区,住宅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许多人拥有了空间更大的住宅,生活水平大为改善。

60年代末出现在瑞典的激进思潮非常契合宜家的经营理念。青年文化、流行音乐与1968年的抗议活动都在宜家的产品中有所体现。涂漆颗粒板、塑料以及其他新型材料问世,为打造洋溢青春朝气、绚丽多彩的家具带来崭新的机遇。

一张黑白图案MIX 沙发摆放在铺设地毯的房间内,搭配白色细节和装饰品,墙面呈现鲜亮的绿色。
一间完全采用蓝色、白色和黄色的房间,设有一组长形白色储物组合,一张餐桌周围摆放着便携折叠椅,一把造型如同香蕉的休闲椅,地面铺设蓝色地毯。
一间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卧室,点缀彩色细节,醒目位置摆放着一张HEPP 床具,搭配颜色如同糖果包装纸的粉色和橙色纺织用品。
一间采光良好的房间,点缀黄色和红色细节。屋内摆放着一张KARUSELL 旋转桌,周围陈列着纤薄弧形板制成的KATINKA 卡迪卡 组合椅。
醒目图案、明快色彩、绚丽配饰与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是60年代末年轻群体喜爱的家居装饰风格写照。变革之风已经吹起,宜家显然正以青春前卫的态度走在革新前沿。宜家《家居指南》图片:1. 1969年;2. 1969年;3. 1969年;4. 1969年。

“购物”发展为全新的概念。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购买汽车,新建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Kungens Kurva的宜家商场成为了当地居民的热门目的地。商场中设有餐厅和用以展示房间设计的家具展间,顾客可以在此查看、触摸和试用家具产品。

两张风格质朴的沙发,配有红色框架和格纹靠垫,两张沙发相向放置。旁边摆放着一架轻质木材手推车。地面铺设蓝色地毯。
60年代的典型瑞典客厅温馨舒适,设计灵感显然源自艺术家夫妇Karin与Carl Larsson。自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开始,这对引领风潮的艺术家夫妇就已对瑞典的家居环境与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到了60年代,宜家受到夫妇二人的启发,开始生产风格质朴、色彩明快的产品,所饰图案营造出自家纺制而成的视觉效果。1968年宜家《家居指南》图片。

60年代,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但同时依然要承担繁琐的家务。Lena Larsson期望帮助女性摆脱充满不合理要求的人生,她是来自瑞典的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她希望每个家庭都设有适合儿童活动的家庭娱乐室,取代陈列着昂贵家具的会客室,因为这些价值高昂的家具仅仅用于摆设,而从未实际使用。在杂志《Form》刊登的一篇辩论性文章中,Lena Larsson提出了“购买、使用、丢弃”的理念,鼓励读者购买自己喜爱的简约家具和产品,这样大家会更愿意持续使用直到损坏为止。然后就可以将旧物丢弃,购置新品。不过,许多读者误解了Lena Larsson的意思,指责她是在鼓励消费和浪费。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对“用完就扔”的负面解读愈演愈烈,已经远远背离了作者原本的善意。

对英格瓦·坎普拉德来说,恰当把握低价、品质与可持续性之间平衡正变得越发重要。1964年,知名室内设计杂志《Allt i Hemmet》(意为“家中之物”)将宜家与Fashion Street的产品进行比较,发现许多宜家家具的品质更高,这对宜家而言是重大胜利。此外,宜家聘请了多位技艺高超的当代年轻室内设计师及纺织艺术家,他们以大胆配色和前卫造型位家居装饰注入了个人风格。

一间儿童房,摆放着轻质木材制成的轻量家具。包括双层床架、双人书桌、配有两把栏式靠背扶手椅的咖啡桌以及整套书架。
一张儿童桌和两把椅子,完全采用轻质木材制成。框架与细节呈现柔和圆润的造型。
一张配备轻质木材桌面的书桌,搭配红色的墙搁板、抽屉柜和栏式靠背扶手椅。
60年代家居兼具娱乐与工作的双重功能。写作区域氛围安逸,适宜静坐其间学习或工作。在儿童房中,宜家的双层床架和带有组合抽屉的书桌能够优化空间利用。就连年龄最小的家庭成员也有专属于自己的家具,例如可以翻转的ANNA 椅子。宜家《家居指南》图片:1. 1962年;2. 1969年;3. 1968年。

50年代的当代家具与高档硬木家具在宜家产品中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以现代风格焕新演绎、舒适而质朴的纯正瑞典风格家具。居家生活应当惬意温馨,这点恰好体现于多种家居装饰之中:柔软的传统地毯、舒适的椅子,以及能够容纳保温瓶和夜间小食的咖啡桌。

Folkhemmet 瑞典式福利国家“人民家园”已经建成,宜家正在为千万个家庭打造心仪家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