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来自汽车的灵感

宜家不断寻找新的、更加智能的家具包装和配送方式。20世纪70年代末,宜家从汽车座椅中汲取灵感,开始尝试将沙发和扶手椅进行平板包装。

可以从这样的角度看待一辆车:前部通常设有两把扶手椅,后部设有一张沙发,均采用金属架构,并搭配Pullmaflex 座垫和靠背表面。Pullmaflex是一种网状金属材质,可承受不同程度的张力,确保舒适感。其优点在于,钢丝伸展时可为腰部提供支撑,而普通帆布没有弹性,舒适度较差。

Gillis Lundgren在向宜家的同事们展示TULLANÄS 扶手椅。
Gillis Lundgren是一位充满热情的宜家设计师,他向Håkan Thylén、Inga Brita Bayley和Ken Muff Lassen等同事介绍以汽车行业为灵感的TULLANÄS 扶手椅。

最早提出这一想法的是丹麦设计师Niels Gammelgaard,他从沃尔沃汽车座椅中寻找灵感。宜家的产品研发人员曾与沃尔沃汽车公司进行过几次会面,交流想法与理念。Lars-Ivar Holmqvist是当时宜家的一位采购员,他对讨论会上的情形记忆犹新。“宜家认为,如果汽车行业可以用少量资金制作出金属框架的软包家具,我们自然也能做出类似的产品。”

当时,人们对这个想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宜家委托位于瑞典Tranås的MITAB公司生产钢制框架。为确保舒适感,采用了与汽车座椅相同的材料:Pullmaflex,一种能够为腰部提供支撑的柔韧材料。TULLANÄS 系列就此诞生。“不过,框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外罩部分,”Lars-Ivar Holmqvist解释道。

宜家《家居指南》提供的浅色系室内设计,白色的TULLANÄS 扶手椅和沙发,下面是白色的传统地毯。
1983年版宜家《家居指南》刊登了TULLANÄS 座椅的效果图,但打造平板包装家用汽车座椅的想法落空了。

韩国的纺织品

扶手椅和沙发外罩由韩国的服装企业制造,在做出这个决定的不久前,英格瓦·坎普拉德对这些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向同事透露,宜家会把TULLANÄS 系列的外罩委托给韩国的服装企业生产,因为“……他们非常擅长制作冬装外套、衬衫和各种服装。” 生产这种面料需要采用当时韩国所用的一种非常复杂的方法,要将不同颜色的面料拼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染色实现色调一致。

宜家向来与供应商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经常前往工厂实地考察,尤其是对于新产品。这在70年代实属不易,从瑞典前往位于韩国乡村的工厂需要花费数天时间,期间需要搭乘飞机和火车。

Svante Smedmark是当时的一位采购经理,也是为数不多在产品投产之前被派往工厂考察的员工之一,他表示:“我们不可能一直待在那里全程监督生产。”他认为最好能增加考察次数,因为这种外罩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精度不能达到毫米,则制成的外罩要么太松,要么太紧,很难套在沙发上。“汽车行业擅长精准剪裁面料。但宜家并不擅长,尤其是相隔如此遥远的距离。”

“这还不够,
我们要订购40,000件。”

看不懂的说明书

系列的参与者都对它充满信心。在订购了10,000件沙发套后,英格瓦认为还不够多。他说:“不行,我们要订20,000件。”然后,又有人觉得:“还是不够,我们要订40,000件。”

在瑞典生产的钢制架构早已就位。80年代初,宜家一边等待韩国交付沙发和座椅外罩,一边在宜家《家居指南》上刊登了许多精美的照片来推广TULLANÄS 系列。但是,当成千上万件绗缝棉质外罩终于交付时,宜家发现它们的色差非常严重,导致TULLANÄS 沙发和扶手椅无法销售。而且部分外罩还很难套在钢制框架上。Svante Smedmark解释说:“问题在于所有的工作都做得盲目而仓促,有时候哪怕英格瓦在也是如此。”

复杂难懂的宜家TULLANÄS 扶手椅组装说明书。
TULLANÄS 沙发和扶手椅的组装说明被认为是宜家有史以来最令人费解的说明书。

有些时候,创意比结果更美好。自创立以来,宜家不断开展大量试验,在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之前,可能需要经历数次失败。有些研发项目无果而终,有些则半途而废或者昙花一现,TULLANÄS 就是如此。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仍然可以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

设计师Niels Gammelgaard不愿放弃制作金属椅架的想法。他从汽车设计工程师那里得到了启发,并参观了一家用钢丝、螺栓和扁铁条生产购物车的工厂。于是便诞生了世界首款可以采用平板包装的MOMENT 沙发。

相关内容

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0:00 / 0:00